与前面提到的新闻图片在拍摄上流于形式化的问题一样,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减少“空料”,而是如何让摄影记者的独立思维得到更好的体现,如何让图片和文字得到更好的结合。摄影与文字各有长短,在题材的选择、表现和思维方式上都有一定差别。如7月10日摄影记者参与但没能发照片的三则新闻,内容分别是:六岁女孩坠楼死亡、三岁男童不慎触电和一保洁工被砍死。从题材上看,影像语言的确不好表达;但文字却引人深思——“坠楼 触电 两朵小花一日凋落”。
当前的某些浪费是不可避免的,图片部/摄影记者不可能从摄影的角度判断自己更应该奔赴哪些新闻现场。因为摄影记者,尤其是热线摄影记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新闻线索都掌握在新闻部而不是图片部,缺乏独立决策的空间,行动上相对被动。这跟中国的新闻摄影长期从属于文字的传统不无关系。图片编辑制度的完善会让这种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南方都市报图片部于今年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要的一环是让图片编辑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本地新闻版的图片由图片编辑把关,通过跟责任编辑的讨论得出一个最佳的用图方案。图片编辑通过图片日志分析、总结摄影记者每天拍的照片,给予意见和指导,并在记者和编辑间进行沟通。这对唤醒摄影记者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提高摄影记者的地位是不无裨益的。
在具体的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图片说明是值得重视的,却一直被忽略。每张图片、每篇文字稿、每个版式都纳入记者和编辑的工资评级范围内,唯独图片说明是一块“空白地”。很大一部分摄影记者并不清楚图片说明的写作要求,稿库里大部分的图片说明并不符合标准,更有一部分图片说明和标题只是为了方便编辑从稿库里取稿。很多编辑认为摄影记者缺少采访,而不愿意采用摄影记者写的文字说明;同时,因为自己写的图片说明很少得到重视,而且不在评级范围内,摄影记者重拍照而轻采访,由此在记者和编辑之间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对促进摄影记者的独立工作没有任何帮助,也无益于摄影和文字更好的合作。
对摄影记者个人而言,热线新闻的采访很考验人的瞬间思维和应变能力;对初涉社会的“新人”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因为它能在短时间给人提供丰富的社会经历。再则,热线新闻的题材虽然庞杂、琐碎,但只要摄影记者心存慧眼,就会发现不少故事,可以将其发展成为专题。总而言之,时刻保持激情和独立思考是必须的,否则新闻摄影只会变成流于形式的套路。(CCN传媒图片网 史宏伟)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王伟)